我上一次哭是什麽时候,其实就在不久前。我得知我的爸爸可能被关了起来,所以我哭了。但我的爸爸到底是谁,他又被关在了哪里,我却一无所知。这是这个华夏民族对我的惩罚,他们把我团团围住,不让我知道真相,然後让我自己割自己。

        我的心情很黯淡,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饰演了个什麽角sE,似乎我已经变成了一个丑角。可我什麽都不知道啊,我连我的爸爸妈妈是谁,他们做过什麽,现在在哪里等等一切,我什麽都不知道。我怎麽就变成了一个背叛者,一个大坏蛋呢?魔鬼用酷刑折磨我,长年累月公开的折磨我,到最後我反而成为了一个罪人。这个逻辑实在太过可怕,太过诡异,我无力反抗,无力辩驳。

        以前有个老太太,平生最Ai看《红楼梦》。她的儿子把nV朋友领回家,老太太一看就说:「这个不行,这个是薛宝钗。」儿子又领了一个nV朋友回来,老太太看了又说:「这个也不行,这个是王夫人。」最後儿子领了一个小鸟依人般的漂亮姑娘回家给老太太看。太太眼睛一亮:「对啦!这个是林黛玉。」儿子遂和「林黛玉」结了婚。

        中学语文课上,语文老师问我们:「你们喜欢薛宝钗还是林黛玉啊?」这个问题本来没有新意,已经是大家谈论很多的焦点。但对中学生来说,这个问题还是蛮新奇的。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薛宝钗好,薛宝钗聪明!」我哗一下站起来,说:「林黛玉好,林黛玉纯洁无瑕。」

        语文老师赞赏的对我点点头,似乎在鼓励我的意见。最後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金玉良缘b不过木石前盟咧。从那一天起,我知道贾宝玉的正牌老婆其实应该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薛宝钗是假冒的,是鱼目混珠骗贾宝玉的骗子。当宝玉和宝钗洞房花烛的时候,林黛玉正在焚稿呢。焚稿之後呢?就是最後的大结局,终於泪尽而逝。

        我从初中开始看《红楼梦》,一直到40岁,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就是个红楼梦中人。那我到底是红楼中的哪一个呢?我翻来想去,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我终於领悟到《红楼梦》其实是一本多层结构的书,里面很多角sE其实都有我的影子。不能简单的说我就是其中哪一个,真要解释的话,可以解释为:我已经幻化进里面的每一个人。

        那麽,有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相对明确的人物可以认定为我呢?我想那就是林黛玉了。我最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对林黛玉并不怎麽感冒,我觉得这个nV孩子病恹恹的,太娇俏。反倒是对薛宝钗,我的感觉b较好,觉得薛宝钗实实在在,又能g又敞亮。

        但是当年语文课上,为什麽语文老师问我更喜欢薛宝钗还是林黛玉的时候,我会哗一下站起来大声的说我喜欢林黛玉呢?我也有点发懵。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虚伪,明明心里面喜欢宝钗,嘴巴上却说喜欢黛玉。难道我真是个伪君子,本来是倒向世俗的一个人,非要在人前装出一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样子?

        扪心自问,我还是觉得自己更喜欢宝钗。突然我听到有人大喝一声:「傻瓜!你就是林黛玉啊。」我木楞在原地,我是林黛玉,那又怎麽样,我不能自己不喜欢自己吗?我自己不喜欢自己,所以我要找一个和我不一样的人来弥补我的弱点和缺点。这好像还是说得通的。

        所以我喜欢宝钗,让宝钗来弥补我。这也符合《红楼梦》的原意:宝钗和黛玉两个人从最初的相互误解,到最後情同姐妹,宛如一家。所以,我的心理发展轨迹实际上和《红楼梦》相一致,并不违背,也并不奇怪。更何况,宝钗和黛玉还共用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