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小宇宙和大宇宙的端口处。
为了实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人类文明不可能建造一个完全封闭的小宇宙,而小宇宙一旦出现端口,就会导致快子信号无法控制地逸散到大宇宙之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联科学院和帝国科学院的相关研究人员争论了不知道多少时间。
饶是吕永昌,也被这个难题困扰了不知道多久。
直到最后,帝国科学院在研究四维空泡研究数据的时候开创性地提出了宇宙膜形状控制技术,这个问题才算得以解决。
宇宙膜是可以发生变形的。
四维空泡的宇宙膜,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便会出现不规则的形变。
这个特性,正好可以运用在快子计算机上!
只要将端口的形状略微做出改变,让其完全贴合信号输出的线缆,就可以轻松解决掉信号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的快子信号逸散问题——当然,信号输入和输出采用的仍然是先前的光子信号。
……
次年,地球历15546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