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体系的进步,迅速突破了原本的科研瓶颈。

        【恒星内核反应干扰装置】的研究项目,迅速步入了正轨。

        同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让吕永昌得到了不少关于物质崩解场的灵感。

        两者相辅相成,带来了极大的促进效果。

        五年后。

        地球历3635年。

        第一代【恒星内核反应干扰装置】成功问世。

        根据理论数据,这台体型达到月球级别的巨构装置,可以大幅增强恒星内核的核聚变反应,并促使其释放出足够强大的伽马射线。

        当然,这与引发超新星爆发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这台装置的成功问世,仍然引爆了科学院内部的研究热情。

        同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