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最后的协商之后,李纯和郭戎达成了最后的一致,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变为明修栈道,两路奇袭。

        然而,计划容易修改,共同意见容易达成,但是要为突袭做好准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修改之后的计划,南,渡河之后,禁军的步卒保持原本的节奏不变,依旧是稳扎稳打,而且行军的速度大幅度降低。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们的战马和驮马几乎被抽调空了,没有这些牲畜的支持,加速行军根本就不现实。

        事实上,郭戎虽然采取了相对冒险的突袭战术,但是出击之前的准备上,依旧保持了郭戎一贯的作风,不打准备之仗。

        长缨军的参谋们根据郭戎的想法,北上禁军的分布,再加上清虚子给与的情报,重新制定了计划。

        以白马渡河的长缨军和禹城渡河的神策军为基干,从其余的禁军和地方军抽调骑兵和精锐步卒,并为他们临时配属了专业辅兵,组建了两个规模两万人左右的突袭分队。

        每一支队伍包括了两个步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骑兵团,为了保证这支队伍充足的机动力和强大的续航能力,郭戎从禁军其他部分以及作为禁军二的地方军中硬生生的抽调出了超过十万匹战马加驮马。

        使得突进分队的步卒方面每人配备两匹战马,一匹驮马,骑兵方面两匹战马,两匹驮马。

        计划上,已经很完善,但是突击部分配属豪华,计划相对完善的代价就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配和部署。

        两天两夜,已经是经过计算和考量之后,最短的时间,对此郭戎也没有任何办法,不过郭戎看来这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