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步卒却不仅仅是林宇的的底牌,更是林宇拿来防止渤海国大军直接抄自己后路的可能。
没有人知道,整个作战期间,李愬一刻钟都没有离开过襄平,同样没有离开的是被李愬留下的四千步卒。
好在天佑大唐,这一次的渤海人并没有如同之前一样的灵活,没有之前的那种灵动,没有之前让人无法琢磨的感觉。
如果一定要李愬给渤海人一个评价,那就是渤海人灵光一闪之后,重新恢复了贪婪和庸碌的本质。
事实上,李愬的感觉和判断几乎没有错误。
因为,渤海国对于唐军,禁军的了解本质上自一个人,来自一个如同幽灵一样的人,曾经宦官首领的义子,前神策军左厢护军中尉陈宏志。
事实上,从辽东叛乱开始之后,离开了河北的陈宏志就再一次来到了渤海,成为了渤海国王大元瑜的座上宾,也凭借大元瑜成为了渤海国实际主政者。
然而,作为逃亡者,作为活死人的陈宏志终究没有机会近距离贴近长安禁军,所以他虽然知道唐军厉害,但是对于唐军,尤其是长安唐军到底多厉害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
陈宏志不知道,那位置相比较中原偏僻到了极点的渤海人就更不可能详细的了解长安禁军,尤其是辽西走廊长达两年的封锁,更断绝了他们和中原的任何联系。
不仅如此,他们对于唐军的,尤其是长安禁军的编制和存在更是一无所知,自然也不可能知道禁军中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侦察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