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只能承载几十人或者十几人,一波就能被拿下的小堡,显然无法成为护佑他们的堡垒,尤其是在这种大规模的进攻之下。
相比较普通的烽火楼和望楼,烽燧堡和边堡的防御较为完整,进攻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还要拿命去填。
所以,最初,没有人愿意主动去进攻。
但是,现在,这四座规模较大的堡垒曾经的弊端反而成为了他们生存下来的最大保障,于是乎,四座堡垒,就成为了这几千被遗弃在了战场上的回鹘人的攻击目标。
不需要指挥,不需要命令,不需要协同,趁着辽东叛军的大队人马还没有抵达的功夫,这些被逼到绝境的回鹘人,拿起了手中的兵器,不计损失,不计伤亡,以搏命的姿态,嗷嗷的冲向了他们正在进攻中的边堡或者烽燧堡。
在拼命的,不惜代价的勐攻之下,两座烽燧堡迅速陷落,但是两座作为整个防线支点的大型边堡中驻扎的却不是那些老弱残兵。
最终,赶在辽东叛军的援军赶到之前,回鹘人用数不清的尸体堆下了其中的一座边堡,而另一座则被叛军死死坚持到了最后。
辽东叛军的战斗力差不假,但是这也要分情况和时候,逆风仗他们确实打不了,但是痛打落水狗的顺风战还是没有问题的。
面对着这些回鹘人,以高句丽、新罗、百济为主的辽东叛军充分的发挥了他们欺软怕硬的棒子作风,红着眼睛,挥舞着刀子,疯狂的过去。
侥幸残存的回鹘人借助堡垒,暂时防御住了叛军的围攻。
而那些没有进入堡垒中的回鹘人,比起失去主人的流浪狗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内外夹击之下,迅速被屠戮殆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