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综合其他 > 替代品 >
        她像是在叙述天气,不带任何渲染,可那份知道不自觉地越过了某条线。宋佳瑜把画册往腋下夹紧一点,视线落回画上,她不想让对方看见自己的表情。

        “你二十岁的时候临摹过。”陈知说,像是接续一段共同的记忆,“线条很极端,骨架画得很准,衣褶有一点急躁,很好看的急躁。”

        宋佳瑜的指尖轻微地收紧。她确实在朋友圈置顶过那张照片,作为一个给自己的提醒;她也知道点赞和转发在一个闭合的社交圈里并非秘密。但当被看见从屏幕里走出来,变成在白墙之下被人当面点名,她还是不由地有了抵触。

        “旧画。”她淡淡地说,“年轻的时候手腕喜欢用力。”

        “现在也不弱。”陈知看着她,眼神很克制,却有一种不肯退的持续X,“只是你的力气换了地方。你把它用在了‘收’上。”

        “这不是你该评论的范围。”宋佳瑜转头,目光直接碰上去。她的眼睛在这样冷的灯下更显得清,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玻璃球。

        陈知沉默了一秒,点头:“抱歉。职业病。”

        她往旁边挪半步,拉开一个更标准的社交距离。两人并肩站着,看下一幅画,几何化的身T被拆开又重新拼合,线条里有一种更锋利的g燥。展签上写着创作年代,宋佳瑜对照着日期在心里默数,那是席勒生命最紧的几年,画面的呼x1也因此短促。

        “你看线的时候,会先找骨点?”陈知问。

        “看结构的时候。”宋佳瑜没回头,语调仍然平,“看人,就不一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