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综合其他 > 浮玉录 >
        二十九军军长宋元哲亲自率领高级将领代表团前来。他臂缠黑纱,神情肃穆庄重,与副军长佟麟阁、秦德纯等一同在灵前郑重行礼。佟麟阁目光如炬,举止间流露出职业军人的刚毅。他们的亲自到场,不仅是对一位军事前辈的告别,也体现了在华北局势紧张之际,中国军人对时局共同的忧患意识。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作为特使,率领一众官员前来,表情官方而凝重。此举意在安抚北方人心,也彰显中央权威。

        宋夫人带着次子宋华卓、叁子宋华铮等家眷前来。宋华卓一身深色西装,面容沉痛,目光在与吴灼交汇时,流露出深深的担忧。吴灼微微垂眸,避开了他的视线。

        贝满女中校长、教务长以及顾兰因前来致哀。顾兰因看着自己得意的学生遭受如此打击,眼中满是痛惜。林婉清、苏静文等吴灼的挚友也早早到来,林婉清更是寸步不离地陪在吴灼身边。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及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也派来了代表,献上巨大的花圈。他们的出现,如同在一片素白中投入的浓重黑影。吴道时面对他们时,礼仪周全,面无表情,但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寒光,却冷过这冬日的雨水。

        巳时正,杠头一声高亢而拖长的“起——灵——”号子响起,盖过了雨声。?六十四名杠夫同时发力,巨大的金丝楠木棺椁被稳稳抬起,在油布棺罩的庇护下,缓缓移出灵堂,通过临时雨棚通道,走向府门。

        吴道时手持哭丧棒,迈出府门,率先踏入雨幕之中。他每一步都踏得极稳,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麻冠和厚重孝服,使其更显沉重,但他挺拔的身姿在雨中纹丝不动,如同定海神针。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宛如一条在灰暗雨水中缓缓流动的白色长河。??尽管大雨滂沱,路祭依然如期进行。吴家早已派人在主要的路祭点搭起了坚固的雨棚,祭桌得以保持干燥,祭品摆放整齐。吊唁者可在棚内从容行礼,仪式一丝不苟。不少百姓自发冒雨驻足街道两旁,默默注视着这悲壮的送行队伍。

        雨水冰冷刺骨,不断打在送葬人们的脸上、身上。?吴灼和林婉清一左一右,紧紧搀扶着几乎全靠本能移动的张佩如。小树则由吴碌紧紧牵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中。女眷们的哭声被压抑着,化作令人心碎的呜咽,消散在雨声里。

        墓地选在西山一处僻静之所。当灵柩缓缓降至墓穴底部时,雨势骤然增大,如瓢泼一般。??一直强撑着的张佩如,在看到泥土即将掩埋棺木的最后一刻,积压数日的悲恸如山洪暴发。她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嚎,猛地挣脱搀扶,扑向墓穴。

        吴灼和两位嬷嬷惊骇之下,急忙冲上前,几人合力才将几乎瘫软在泥水中的张佩如死死拉住、搀扶起来。她浑身泥泞,哭声由尖利转为绝望的抽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